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

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

調整優化 搞好語文政策 (星島) 11月 15日 星期四 06:30AM

調整優化 搞好語文政策 (星島) 11月 15日 星期四 06:30AM
(綜合報道)由強行劃分英文和中文中學,到打算檢討英中和中中「變身」的「上落車」機制,由高調推行母語教學,到強調兩文三語,本港教育當局正在部署調整教學語文政策的方向。
本港回歸後積極推行母語教學,既有教育理念的原因,也涉及部份英中實施情況未如理想的現實考慮,可惜在推行過程中,淘汰多所被視為「掛名」的英中、勒令其轉為中中的過程中,產生極大反彈,餘下約百所「經得起考驗」的英中,意外地變成更加吃香。
理論上,母語教學如果優於英語教學,中中學生成績應該比英中好,家長為子女升中擇校時,會「棄英轉中」。實際情況卻剛好相反,劃分英中與中中後,中中反而流失大量優秀學生去英中,英中名校比以往更受家長歡迎,學生成績也繼續卓越,進一步鞏固了社會對中中抱有「次人一等」的感覺。教育局長孫明揚 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時也承認,英中和中中的標籤問題嚴重。
盡早面對六年一檢
  當局為了確保英中持續有效運用英語教學,以及符合條件的中中轉為英中,當局訂出了六年一檢的「上落車」機制,而第一次檢評將於二○一○年實施,到時一些中中拚命要躋身英中行列,勢會強化兩者之間的標籤效應。此外,學校面對新一輪的評核,師生又可能應付正常教學以外的負擔。
  現時的安排,不但影響中中學生自信,而且中中學生由中一至中三只能用母語接受英文科以外的教育,升至高中或預科時,為了應付本港和海外大學的入學英文需求,在由中轉英過程中出現適應困難,影響了升學的機會。當局分析會考 成績,顯示推行母語教學的學校,成績中等和高等的學生在多個科目略有進步,英文成績卻下降。愈來愈多本地家長送子女入讀國際學校,顯示家長明白到英文對子女將來求學和就業競爭都非常重要。
  放寬限制添靈活性
  本港要保持國際城市的地位,也需要大量英語人才。《蝙蝠俠》主角基斯頓比爾日前在港表示十三年前曾經過香港去上海 。當年他是去上海拍攝《太陽帝國》,奧斯卡 金像導演大衛連卻到了上海才中途退出,原來是驚悉無法用英語與當地工作人員溝通,結果由監製史匹堡接掌收拾殘局。
  為了學生利益和社會發展,本港不只要檢討「上落車」機制,也要檢制對中中用英文教學的限制安排。過去一些「掛名」英中用混合語文教學,學生中英文「兩頭不到岸」,故此不宜還原到以前的做法,較好的方法是在教學語言上容許較大的彈性。這方面不但政府要動腦筋,前綫教育工作者更要積極參與,合作為莘莘學子度身訂造最佳的教學方案。